早上8点,是寨后农贸市场最热闹的时候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入市场,分散各个摊位前,挑选着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各种肉类副食品。
各个摊位上方,一行行价格牌整齐排列,明码标价标注着当天的商品价格,让人一目了然。
没有吆喝、没有争吵,也没有拥堵,整个市场充满着烟火气息,一切又是那么井然有序。
硬件改造,提亮市场颜值
寨后生态农贸市场始建于2006年1月,位于丽江市古城区西安路中段,占地面积31亩,总建筑面积16800平方米。市场共有商铺188间,主要从事蔬菜、肉类、活禽、水果、粮油、水产品、农副产品、电动车等经营活动。
“过去几年,寨后生态市场因运营年限久,墙面、摊位、管网等硬件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、损坏,市场环境卫生脏、乱、差,商贩和消费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抱怨。”寨后市场管理员和耀林介绍说,寨后市场之所以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,历经了十年三次大改造,其中最彻底的改造就是得益于丽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推进。
2019年,古城区西安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抓住丽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,以“软件硬件双推进,横向纵向强管理”的科学方法,开始了寨后市场的改造提升之路。
管理方对市场入口地摊区域进行改造,设置的惠民销售摊点,结束了市场大门处杂乱无章的经营秩序。
在市场内,加建了彩钢瓦大棚,将原有的地摊、水果摊、早点摊等进行划行规市,分为水果区、蔬菜区、肉类区、禽类区、粮油区和冻品区等,引导小摊小贩在固定区域进行规范经营,从而实现市场外围纵横有序、整洁明亮。
同年,街道办事处又围绕市、区出台市场改造惠民奖补政策的有利风向,按照政府补贴30%,市场管理方自筹70%的比例,按照创文标准,对市场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提质升级。对市场排污管网、地面、墙面、顶棚、电路、公厕、活禽区全面翻新改造的基础上,进一步统一摊位样式、施划非机动车位、完善门禁消防系统;进一步规范民生摊位,增设市场公示栏、消费者复核公平秤等设施。
改造升级后的市场硬件设施“旧貌换新颜”,过去坑洼的地面如今被平坦的水泥地取代,墙面、摊位、铺面“面面整洁”;商户门店招牌、证照悬挂、商品摆放“线条整齐”,一眼看去就像一个陈列合格的超市。
软件升级,提升市场服务
有了完善的硬件设施,管理也同样需要跟得上。
管理方首先对市场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分工,将市场内部环境卫生、经营户门前三包、食品安全、诚信经营、线内经营、停车规范、活禽分区、消毒消杀、公厕保洁和管理、每周市场清扫制度、市场巡查等进行全面细化,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。同时,让市场管理的“制度上墙”,让管理者和经营户看在眼里、记在心上,牢记自己的职责职能,督促自己严格执行规章制度。此外,经营户与管理方还在经营的同时签订承诺书,确保履行职责义务。
通过建立奖励惩处机制,鼓励经营户创先争优,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,从而使市场管理质量得到不断提升,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满意度不断增强。最后,以严格实行经营户亮证经营制度,特别对食品卫生安全质量实行严格的“三防设施”和相关监督措施。
“做生意要细水长流,讲诚信才有回头客,生意才能长久。”在寨后市场卖菜十多年的老板娘毛炳美这样讲述她的生意经,因为诚信经营、童叟无欺,毛炳美的蔬菜摊被评为诚信经营户,挂上了光荣的牌子。
管理员和耀林告诉记者,市场每年都会评选出三四家诚信经营户并授牌,很多消费者看到这个牌子,就会认定这个摊主,经常来光顾。
为了让消费者买到放心安全的食品,寨后市场长年坚持进行农残检测并在大屏幕上滚动公示。“我们每天从市场上随机抽取八种蔬菜水果进行监测,监测结果当天上报给上级部门,不合格的产品会被及时下架。”寨后市场农残检测员和雪仙告诉记者。
“我们在这个市场买了几十年菜了,跟很多摊主都成了老熟人了。”今年70岁的和奶奶家住裕康园,每天早上起了床,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市场买菜,“出门几分钟就到市场,菜品很丰富,价格也实惠,生活非常方便、非常幸福。”和奶奶说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3 非洲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