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综合  > 正文

为何郭子仪富贵余生?岳飞,于谦也是力挽狂澜,结局却不一样 环球观察

时间:2023-04-16 21:13:58     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

正所谓,时势造英雄。郭子仪、岳飞和于谦都曾身处于乱世,挽大厦于将倾。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,个人品行不同,造就了他们不同的结局。

岳飞

时代:奸臣当道。北宋亡国后,以高宗赵构为首的南宋政权在金军追击下一路漂泊。面对强大的金军铁骑,高宗早已失去了抵抗的信心。再加上主和派秦桧等大臣的唆使,南宋高宗以对金求和为主要方针。岳飞等主站派的存在也是为了平息民怨,增加谈判求和的砝码。


【资料图】

品行:岳飞忠贞为国,性情刚直,不畏权贵。岳飞所率领的岳家军军纪严明,战功赫赫,受到高宗的肯定。但是他坚持北伐,迎回二圣的想法与高宗的决策冲突,并为高宗所不满。有宋一朝,重文抑武,岳飞胜仗打的越多,越是引起高宗及朝臣的忌惮。特别是高宗在经历"苗刘之变"风波后对武将的信任度降低,时刻加紧提防。

岳飞坚持北伐的主张也为秦桧等主和派大臣所不容。岳飞清正廉洁、刚正不阿,他曾说"武将不怕死,文官不爱钱"方可天下太平。正是因为"水至清则无鱼",他也得罪了不少同僚。最后以"莫须有"的罪名被陷害冤杀。

于谦

时代:土木堡之变的危局,夺门之变的乱局。土木堡之变后,明朝皇帝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,军队精锐尽失。在明朝将要亡国的危急时刻,于谦力排众议坚持北京保卫战,并奏请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。在他的领导下大明军民成功击退了蒙古对北京城的入侵,保住了大明的基业。代宗朱祁钰在位时期重用于谦,对他信任有加。

夺门之变改变了于谦的命运。在代宗朱祁钰病重期间,武将石亨、文臣徐有贞和宦官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,迎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登基。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,于谦是代宗朱祁钰的宠臣,而且是代宗即位的拥立者,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两人关系是水火不容,朱祁镇的复辟就注定了于谦的悲剧下场。

品行:于谦品行刚直,得罪小人。夺门之变后,英宗朱祁镇鉴于于谦再造大明之功有心赦免他的死罪,却遭到了石亨、徐有贞等人的反对。于谦之前因为秉公办事得罪过石亨、徐有贞,被他们所嫉恨。徐有贞向英宗进言说"不杀于谦,复辟之事则师出无名",最后英宗以谋反罪名将于谦处死。

郭子仪

时代:安史之乱,藩镇割据,边关动荡。郭子仪处于安史之乱的大动荡时期,这个时期的大唐中央政府势力减弱,已无力管控地方割据的藩镇,而且边关时常遭受少数民族的侵掠。郭子仪率军平定安史之乱,收复长安、洛阳; 击败吐蕃、党项的入侵;成了大唐维护其中央权威的主要支柱。特别是在仆固怀恩反叛、李光弼去世后,郭子仪是大唐朝廷少有的能征善战的统帅。各地的反叛,还有吐蕃党项的入侵,使得肃宗、代宗和德宗三代皇帝不得不依靠郭子仪。

品行:郭子仪谦恭忍让,礼遇小人,恃宠不骄。郭子仪虽有再造大唐之功,却也有着功高盖主的风险。为此,他一直谦恭礼让,遵从朝廷号令,还特别注意礼遇奸佞小人。郭子仪抵御吐蕃时,鱼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坟墓,大臣都担心他举兵造反。郭子仪入朝后,代宗将此事告诉他,他流泪道:"我长期带兵,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,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,这是上天惩罚,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。"郭子仪一直奉行不得罪小人的宗旨,得以在宦官和权臣之间周旋不倒。

据说,郭子仪在生活上也是较为奢侈,购置良田美宅、姬妾美女,把自己设定成贪图享乐之人,自污以求得皇帝安心。

兔死狗烹,鸟尽弓藏,功臣武将们大都很难善终。郭子仪虽功高却不恃宠而骄,还把自己伪装成为贪图享乐之人,特别是他谦恭礼遇小人,最后才得以安度余生。

X 关闭

最新推荐

Copyright  © 2015-2023 非洲纸业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